前整理和后整理的纺织硅油区别
阅读量:758
img
功能需求
https://lxj.siliconereleases.com/product-you-ji-gui-ru-ye-emul-385-.html
-
前整理纺织硅油
-
主要侧重于渗透和润滑:帮助纤维在后续的纺纱、织造等加工过程中减少摩擦,降低静电产生,使纤维顺利通过各种加工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断头和毛羽等问题。
-
为后续加工做准备:增强纤维的集束性,使纤维在梳理、牵伸等过程中能更好地排列整齐,有利于提高纱线的质量和均匀度。
-
后整理纺织硅油
-
强调赋予织物特定性能:如柔软、滑爽、弹性、防水、防皱等,以提升织物的手感、外观和服用性能,满足不同消费者对织物品质的要求。
-
改善织物的表面性能:通过在织物表面形成均匀的保护膜,提高织物的耐磨性、抗污性和抗静电性等,增强织物的耐用性和易护理性。
化学结构
-
前整理纺织硅油
-
通常为非反应性硅油或低活性硅油: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主要成分,结构相对简单,分子链上的活性基团较少,主要利用硅油本身的低表面张力和润滑性来发挥作用。
-
可能含有少量的亲水基团:为了提高硅油在水中的分散性和对纤维的渗透性,会引入一些如羟基(-OH)等亲水基团,但含量通常较低。
-
后整理纺织硅油
-
多为改性硅油: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在硅油分子链上引入各种功能性基团,如氨基(-NH₂)、环氧基(-CH₂CHCH₂O-)、羧基(-COOH)、聚醚基(-O (C₂H₄O)ₙH)等,以增强硅油与织物纤维的结合力和赋予织物特定性能。
-
具有反应性官能团:这些官能团能够与织物纤维表面的羟基、氨基等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在纤维表面形成化学键合,从而提高整理效果的耐久性。
物理性质
-
前整理纺织硅油
-
粘度相对较低:一般在 50-500mPa・s 之间,以便于在纤维表面快速渗透和铺展,能够迅速进入纤维内部,发挥润滑作用。
-
表面张力较低:通常在 20-30mN/m 之间,有利于硅油在纤维表面的润湿和吸附,使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显著降低。
-
后整理纺织硅油
-
粘度范围较广:根据不同的功能和应用要求,粘度可以从几百到数千 mPa・s 不等。例如,用于柔软整理的硅油乳液粘度可能在 500-2000mPa・s 之间,而用于防水涂层的硅油粘度可能更高,以保证在织物表面形成均匀、牢固的保护膜。
-
具有一定的成膜性:在干燥后能够在织物表面形成连续的薄膜,薄膜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弹性,能够赋予织物柔软、滑爽等手感。
应用工艺
-
前整理纺织硅油
-
多采用浸渍或喷雾方式:在纤维或纱线的生产过程中,将纤维或纱线浸泡在含有前整理硅油的溶液中,或通过喷雾装置将硅油均匀地喷洒在纤维或纱线上,然后进行烘干或自然晾干。
-
处理浓度较低:一般硅油的含量在 0.5%-2% 之间,即可满足纤维加工过程中的润滑和抗静电等需求。
-
后整理纺织硅油
-
可采用浸轧、涂层、喷涂等多种方式:浸轧是将织物在含有后整理硅油的工作液中浸渍,然后通过轧辊轧压,使硅油均匀地分布在织物表面;涂层是利用涂层设备将硅油涂覆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涂层;喷涂则是通过喷枪将硅油以雾状形式喷到织物表面。
-
处理浓度较高:根据不同的功能和整理效果要求,硅油的含量可以在 3%-15% 甚至更高,以确保织物能够获得足够的柔软度、防水性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