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领域中硅油助剂对农药性能的影响(2)
阅读量:846
img
四、硅油助剂对农药性能的影响
4.1 提高润湿性和铺展性
添加硅油助剂后,农药液滴的表面张力降低,使其在作物叶片表面的接触角减小,润湿性显著提高。液滴能够迅速铺展形成均匀的液膜,大大增加了农药在叶片表面的覆盖面积,使农药能够更全面地接触靶标生物,提高防治效果。例如,在对水稻进行病虫害防治时,添加硅油助剂的农药能够更好地在水稻叶片上铺展,减少了叶片上的空白区域,提高了对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4.2 增强渗透性
硅油助剂能够促进农药有效成分向植物组织内部或昆虫体内渗透。对于内吸性农药,硅油助剂可加速其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更快地到达作用部位,提高防治效果。对于触杀性农药,增强的渗透性有助于农药更快地穿透昆虫体表的蜡质层,使昆虫更快地接触到有效成分,从而提高杀虫效率。研究表明,在防治柑橘红蜘蛛时,添加硅油助剂的杀螨剂能够更快速地渗透到红蜘蛛的体表,使其死亡率显著提高。
4.3 改善附着力
硅油助剂可以增加农药液滴与作物表面的附着力,使农药在作物表面更加牢固地附着,减少因风吹、振动等因素导致的农药脱落。这有助于延长农药在作物表面的持留时间,保证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发挥防治作用。例如,在果树病虫害防治中,添加硅油助剂的农药能够更好地附着在果实和叶片表面,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减少了施药次数。
4.4 提高抗雨水冲刷能力
由于硅油助剂增强了农药与作物表面的附着力,使得施药后即使遭遇降雨,农药也不容易被雨水冲刷掉。研究发现,添加硅油助剂的农药在模拟降雨条件下,其在作物表面的残留量明显高于未添加助剂的农药,从而保证了农药在降雨后仍能保持一定的防治效果,减少了因雨水冲刷导致的重新施药次数。
五、环境影响及安全性
5.1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虽然硅油助剂本身相对较为稳定,但大量使用含硅油助剂的农药可能会导致硅油在土壤中积累。目前关于硅油在土壤中的长期行为和生态效应研究尚不充分,但从其化学结构来看,硅油在土壤中可能较难被微生物降解,长期积累可能会对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群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和生态风险。
5.2 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施药过程中,部分农药及助剂可能会通过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水体。硅油助剂的低表面张力特性可能会对水体的表面张力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此外,硅油助剂与农药有效成分的结合可能会改变农药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增加对水生生物的潜在毒性。因此,在使用含硅油助剂的农药时,应注意避免其对水体环境造成污染。
5.3 对农产品安全性的影响
目前研究表明,在合理使用剂量下,硅油助剂本身对农产品的安全性影响较小。然而,如果过量使用硅油助剂,可能会导致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量增加,从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硅油助剂,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六、结论
硅油助剂在农业领域中对农药性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够提高农药的润湿性、渗透性、附着力和抗雨水冲刷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农业生产成本。然而,在使用硅油助剂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可能对环境和农产品安全带来的潜在影响。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硅油助剂在环境中的行为和生态效应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使用规范,确保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安全、高效应用,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